古代人的口香糖——除口臭之丁香
当前位置:主页 > 中医常识 >
古代人的口香糖——除口臭之丁香
发布时间:2020-04-28 01:31:43     阅读: 次     我要评论[0]

      丁香,又名鸡舌香,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。它味辛、性温,具有温中降逆、补肾阳的作用。丁香艳丽可爱,芳香袭人,既是一种观赏植物,又是一种常用中药。因为其形状像丁子,又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。它有袪腐降逆除秽气的作用,常用其治疗胃病和口腔炎所致的口臭。由此,有人趣称丁香为“古代的口香糖”。

     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,在武则天掌朝时曾充任文学侍从。宋认为自己人长得仪表堂堂,出类拔萃,诗文也做得好,应该受到武则天的重视。可是武却一直未曾垂青于他。宋被冷落,又不甘心,于是他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则天,以期获得重视。然而武则天读后,竟一笑置之,与一位近侍说:“宋卿哪方面都不错,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。”宋闻之羞愧无比,从此,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,以解其臭。

      其实,丁香能除口臭早有记载。据说,我国汉代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,口里就必须含嚼丁香。过去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,患口臭者十分普遍。因为丁香的芳香气可以压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发的口气,故而常用。这在宋代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中曾有记载:“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,欲奏其事,对答其气芬芳。此正谓丁香治口气(口臭),至今方书为然。”可见,含丁香治口臭,不仅源远流长,且方法极类似现在的“嚼口香糖”。方法现今可用之,且疗效甚佳,口臭者不妨一试。

      【主要功效】

      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
      【临床应用】

      1.胃寒呕吐、呃逆

      丁香辛温芳香,暖脾胃而行气滞,尤善降逆,故有温中散寒、降逆止呕、止呃之功,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。常与柿蒂、党参、生姜等同用,治虚寒呕逆,如丁香柿蒂汤;与白术、砂仁等同有, 治脾胃虚寒之吐泻、食少,如丁香散;治妊娠恶阻,可与人参、藿香同用。

      2.脘腹冷痛

      丁香温中散寒止痛,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,常与延胡索、五灵脂、橘红等同用。

      3.阳痿,宫冷

      丁香性味辛温,入肾经,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,可与附子、肉桂、淫羊藿等同用。

      【用法用量】

      煎服,1-3g。外用适量。

      【使用注意】

     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。丁香畏郁金,故不能与郁金同用。

(莆田市中医医院)

上一篇:散瘀止痛——刘寄奴
下一篇:砂锅煮药疗效好 谈谈如何煮药与保养
【返回列表】
中医常识